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建设周期长、投资额度大、风险因素多等特点,尤其是新形势下碳达峰碳中和、新能源等项目带来有关技术风险,为有效防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投资决策失误、实施过程失控、舞弊等风险,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需要尤为迫切。内部审计作为重要的监督部门,应立足于新形势下工程建设项目新趋势,为实现关键控制点和风险点的有效管控、规范建设项目管理、化解风险和防止舞弊情况的发生,能够最终靠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,将审计关口前移,采取事前、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。
按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时间先后,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分为项目投资决策审计、在建工程跟踪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等。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具有三个特点:一是内容多、流程长、客体广;二是审计方法多样化;三是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较高。内部审计在工程建设项目各环节中,应关注的风险包括建设项目立项和决策的风险;建设项目控制的风险;招投标方面的风险;物资采购方面的风险;工程建设价格方面的风险;投后管理的风险等。
审计重点包括项目立项决策程序的完整性、合规性,目的是确定建设项目前期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。主要运用审阅法和对比分析法。需要查阅建设项目基本情况、项目建议书、可行性研究报告、项目评估报告、项目报批资料、行业有关参数标准等。
比如,在H公司的L生产项目审计过程中,通过查看可行性研究报告,对预期收益率指标的数据来源进行逐个分析,结合行业真实的情况,发现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经济评价使用的基础数据不真实、不完整,业务人员为满足项目经济指标虚报、捏造数据,因此导致前期决策结果失真,后期项目投用后未达到可研的预期收益率。
审计重点包括质量、工期、投资、安全和合同的控制管理。主要运用关键路线跟踪审计法、技术经济分析法、质量鉴别判定法和现场核定法。需要查阅概算文件、初步设计文件、施工图、竣工图、施工合同、工期网络计划、工程结算资料、工程交工验收资料、竣工财务决算报告、工程内部管理制度等。
比如,在C公司S生产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中,首先,通过查看系统配套批复概算、初步设计文件、EPC(工程总承包模式之一)招标文件、投标文件、合同、结算书,了解到合同依据批复概算降点结算,但概算中的设备材料价格普遍偏高;其次,对合同范围内约定的设备材料采购价格与实际采购价格作对比分析,发现系统配套EPC合同范围内设备材料款5000万元,约定设备材料由承包商负责技术选型、设备选商,C公司与供应商直接结算,项目实施过程中设备材料款仅发生3000万元,但是由于合同拟定阶段C公司项目部未最大限度地考虑概算偏高,也未在合同条款中设置风险共担、节约共享等相关风险条款,导致按EPC合同约定,将高出的2000万元设备材料款支付给承包商,大幅度的增加了项目投资成本。
审计重点包括招标条件合理性;招标文件内容完整性、合规性;投标报价真实性、准确性;招投标程序合法性、合规性;合同与招标文件的符合性。主要运用观察法、询问法、分析复核法、文字描述法、现场核查法。需查阅招标审批资料、招标委托代理资料、招投标及评标资料、中标及合同资料等。
比如,在J公司Z生产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中,通过查看土石方工程的招标文件、投标文件、合同、竣工图、结算书等资料,访谈相关负责人,并到施工现场核实运距和弃土量,发现项目部编制的土石方工程招标文件未区分厂内、厂外运距,要求投标人按厂外运距报价,双方依据招标结果签订施工合同并结算。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约100万立方米弃土并未运至厂外而是运至厂内,厂内运距较厂外短5千米,单价每立方米少6元,由于招标文件条件设置不合理,导致最终结算增加600万元。
审计重点包括物资采购计划管理、价格、验收入库、剩余物资管理。主要运用审阅法、网上比价审计法、跟踪审计法、分析性复核法、现场观察法、实地清查法。需查阅材料采购计划及审批,采购招标及合同资料、物资验收单、质检单、入库单、剩余物资实务管理资料等。
比如,在C公司S生产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中,通过查看物资检测合同及结算书,发现结算金额远大于合同金额。深入查看检测明细,与国家检测标准对比分析发现物供部门对进场材料进行了过度检测:一是将合金材料检测抽样比例由标准规定的20%提高到100%;二是对压力容器入库、进场进行重复检测,导致增加投资成本300万元。
审计重点包括合同履约情况,工程量及各项费用的计算、设计变更等。主要运用重点审计法、现场检测法、对比审计法等。需查阅结算书、设计概算、招标及合同资料、施工图、设计变更单、签证单、所采用的定额、设备材料明细表、竣工验收资料等。
比如,H公司M水运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中,通过查看项目概算、EPC总承包招标文件、工程量清单、投标文件、合同谈判会议纪要、合同、初步设计文件、施工图、竣工图、工程联络单、工程签证、结算审计报告等资料,运用数据对比资产移交清单和初步设计文件发现,项目实施过程中100台电动阀门直径缩小;查看施工现场、结合竣工图与初步设计文件对比发现,实际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取消了10条装卸副线,但结算时未扣除上述减少的设备材料和工程费,导致多结算工程款700万元。
审计重点包括对项目的效果和效益进行分析评价,即对项目的工程专利技术、经济效益、环境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,对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和主要指标,分析变化和差异;对项目目标和持续性进行评价,即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及问题、项目的计划、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。主要运用文字描述法、对比分析法、现场核实法。需查阅建设项目基本情况、建设项目建议书、可行性研究报告、初步设计概算、年度投资计划、投资完成报告、资产负债表、损益表、完工验收报告、竣工财务决算表、交付使用资产总表等。
内部审计不仅要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事后鉴证、评价,还要将审计关口前移,把事前审计、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,化解建设项目投资风险,从源头上有效防控建设项目风险,避免造成重大投资损失。
从事后审计、评价扩展到项目开展之前的可行性研究立项决策阶段,并对重点项目开展全过程在建跟踪审计,提出利于加强内部控制、改善风险管理的建议,促进企业防范化解工程建设项目风险。项目立项阶段,如果前期调查不充分,投资方向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发展战略脱节,就会导致项目计划失败;如果项目建议书内容不合规、不完整,项目性质、用途模糊,拟建规模、标准不明确,就会导致项目投资估算不准确、进度安排不协调。项目设计阶段,如果工程设计的内容与项目核准或可研批复不一致,就会导致项目难以合法建设、投资失控或无法实现工程项目预期效益。
从建设项目全过程来看,既包括项目立项决策、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,也包括成本价格分析、工程造价核算以及会计处理过程,是工程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融合。因此,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和评价也应涵盖这两个方面。在项目立项、勘察设计、招投标、工程管理、工程造价、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,强调对各个环节技术经济性、实施过程的真实性进行审计,并对合法性、效益性等管理风险进行评价。在可行性研究报告、物资采购、财务管理、工程造价等环节的审计,除了强调管理风险外,还要求对相关凭证、财务数据等进行审查,评价其合法、合规的风险。
内部审计要同时兼顾技术经济、项目管理及财务管理三个层面,同时采用更能体现内部审计价值的事前、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式,内部审计部门与项目各专业管理部门要紧密配合协作,实现内部审计从防弊纠错向价值增值转变的目标。
招投标、物资采购、合同等环节的审计需对两个方面做审查和评价:一是该环节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;二是管理工作的绩效,关注各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否能够实现查错防弊的效果。在工程概预算编制阶段,如果工程预算制定不合理或未严格执行工程概(预)算控制,导致估算、概算、预算与实际严重不符,或概算超估算、预算超概算、工程支出超预算,就会使项目投资失控或影响项目实施。
信息库可分为三个层次:第一层是项目建设总目标,也就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;第二层是一级指标,主要包括立项和决策的风险、项目控制风险、招投标风险、物资采购风险、造价风险、投后风险;第三层目标是二级指标,也就是具体的因素层级,包括工程计划风险、工程建设项目组织管理风险、工程投资控制风险、工程开工准备风险、工程进度控制风险、工程质量控制风险、工程合同控制风险、工程安全控制风险等项目控制方面的二级风险指标。
风险的层级确定后可对各个风险进行评价,根据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判断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程度,并对风险指标进行赋值,其目的是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排序,为风险控制提供标准依据。审计项目结束后,针对审计方法和审计规范进行事后评价,滚动完善现有的风险标准。